-
2018-1-16翻译的四个历史驱动因素
-
2018-1-11翻译就是生产力:通往学术研究的捷径
公司动态
目前,全世界还在使用的语言有约7000种,其中400种有多于100万的使用者。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意识到,需要使用其主要客户的语言。对翻译的需求日益迫切,抑或是技术应用已经成熟?无论怎样,机器翻译已经进军企业和政府,并在其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60余年内,机器翻译方面的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现在,这项技术正迅速被接受并使用。
在2017年的《机器翻译市场报告》中,我们着眼于机器翻译市场中不同类型的参与者们,同时也关注神经翻译的出现。我们曾与五十余位机器翻译领域相关人士交谈,他们中有研发者,用户,增值分销商以及顾问。我们还做过相应的调查。我们的结论是:机器翻译乃是大势所趋。尽管面临很多挑战——这一点在报告中也提到了——我们依然期待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
机器翻译是“使能者”,也是“融合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穿戴技术,研究,媒体到互联网,聊天机器人以及应用等各领域,机器翻译都使新型交流方式成为可能。
现在,机器翻译也成为了人工翻译过程中的一环,可用来补充或替代过时的翻译记忆工具。而近期出现的神经机器翻译则更向前迈进了一步,将尚未开发的机器学习潜能与现存的数据量和计算速度相结合。
引用报告中的一段话:机器翻译正在商品化,并将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转移到曾被用来训练相关机器的语言数据上,比如语言对和单语言资料组等。
直到近期,甚至在当今许多领域内,通用语一直是统治者、宗教、商人和科学家跨越语言边界进行交流的方式。而拉丁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俄语和英语都一直扮演着知识语言、权利语言的角色,“决定”着世界不同地区的信仰、知识、贸易和商业。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以上通用语言通过印刷、广播或电视渠道进行的国际交流都是单向的——从中心国家到外缘国家。直到上世纪80年代,企业才开始使用比电传和传真更先进的方式来相互交流。因此,翻译作为一个行业是人类历史近期才出现的现象。然而,它在实现民族、组织和个人之间双向交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下方的时间线以图表的方式标示出了导致该行业中当前多通道数字系统变化的四个关键驱动因素。
全球对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方式:从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双向信息传递,从指示变成对话;任何有联系手段的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或翻译自动化(机器翻译)为文字、情感和想法的全球性流动做出贡献,并被人理解。发展的下一步为物联网,届时,机器和传感器将借助物联网为企业、政府、消费者和个人之间传递信息。21世纪20年代将很有可能以由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个人设备所有权结合引发的全球内容通信 "大爆炸"为标志。而在该阶段的语言竞技场中,机器翻译将扮演关键使能技术的角色。
超全球化
尽管近期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保护主义迹象,但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思想和人类之间的交流将在未来十年中增多三倍。交流的增多主要来自新兴市场或 "潜在的十亿用户",以及像中国的“一带一路”这样的合作项目,对于如今从事线上交易的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情况也是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买家或卖家的身份加入市场,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需要用更多的语言去翻译越来越多的信息。
知识民主化
由于教育课程、在线会议以及出版业的巨大努力,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开放的在线对话和更好的互联网工具,人们通过数字内容和工具获取知识的速度突然加快。各国政府也正在逐渐接受公开数据集以供公众审查和使用的好处;因此,数据所有权问题,如信息作为潜在知识的版权问题,也在根据机器学习技术需求以及持续监督的需要而亟待解决。
语言多样性
全球都可接触到互联网就意味着国际贸易公司现在需要将其贸易内容翻译成20-30种语言,而全球IT公司则支持多达100种语言。Wikipedia保持着这一维度的记录,支持 285 种语言,但要达到内容覆盖世界95%的人口,则需要将内容翻译成400种语言。追踪数字经济中的语言内容将是商业,政治和人权的必要条件。
由于这四种趋势,当今大多数翻译运营商发现自身处于TAUS所说的全球化或一体化阶段,这意味着翻译工具和资源 (例如,翻译记忆库) 需要集中并集成在工作流系统中。企业也开始从战略上思考翻译,将注意力从商业必要性转移到商业机遇上。在扩大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了解和使用客户的语言会带来更多的收入以及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开发出更好、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上面的时间线可以看出,机器翻译融合时代的企业将探索如何将翻译能力或语言知识直接嵌入到新产品和服务中,这也意味着机器翻译技术正成为业务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我们所见,这已经是 "人工智能" 时代商业成功的案例之一,但要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上跟上大量内容的生产需求,支持多种语言并密切关注顾客需求和反应,别无他法。
发布者:上海翻译公司